排放量大和极端天气是主因 部分基层落实措施不到位
发布时间:2015-12-01作者:中飞咨询来源:环境保护部点击: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发布今年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全市PM2.5浓度12个小时内增长近10倍。
不仅是北京,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11月26日夜间开始大范围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此次雾霾的成因是什么?与之前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有效得力?记者针对这些问题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和专家。
初步的在线来源解析表明,就整个华北区域而言,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是此次重污染过程最主要的来源。在就北京而言,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以本地排放贡献为主,其中机动车排放贡献占比较大。
此次重污染期间,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燃烧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增加明显,原煤散烧对近地面污染贡献最高,低矮面源污染对PM2.5浓度贡献最大。“进入冬季,由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燃煤,以及城乡结合部、农村的散烧监管不到位,加之供热锅炉等排放量的增大,这些都是重污染天气的成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解释说。
从观测数据看,与燃煤排放直接相关的有机物、硫酸盐、黑炭等物质,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也证明了煤炭污染是导致本次华北地区大范围空气重污染的首要来源。
同时,机动车污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柴发合介绍,特别是北京等城市地区,机动车密度大,活动强度高,污染物低空排放量大,对本地PM2.5浓度贡献较大。
与2013年1月和2014年2月的两次重污染天气相比,此次遭遇到的气象条件更加恶劣。柴发合介绍,进入11月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强降雪天气,冰雪消融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中层大气同期存在显著回暖情况,使得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持续积累,从而导致本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
为应对此次重污染天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有多个城市发布相应等级的预警,并启动应急预案。环境保护部也于11月27日起共派出10个督察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重点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和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督察。
“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次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是比较及时的。尽管如此,督查在此过程中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刘长根表示。
从督查结果看,部分企业应急减排方案未落实,廊坊三河市和大城县纳入应急减排的部分企业,未明确具体减排措施;在升级为红色预警响应后,部分企业仍按黄色预警要求采取减排措施。少数企业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依然突出,河南新乡群翔化工有限公司在责令停产期间擅自开工,生产装置加热炉超标排放。机动车限行措施打折扣,北京市丰台区部分渣土车未按要求停驶;石家庄市主城区重型、中型货车禁行措施没落实,执法人员对违禁车辆未进行劝返。施工和道路扬尘问题依然存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高端产业园紫码路沿线混凝土罐车往来频繁,扬尘污染严重。天津、河北等地也存在建筑工地、管网、道路施工土石方作业不停工,水泥搅拌站未停产等问题,渣土车、重型货车道路遗撒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发现的问题,督查组均已现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地方依法严肃查处并监督其整改到位。
除此之外,一些区县劣质煤散烧污染也是此次督查发现的问题之一。如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路三营门公交站附近有一无名洗浴场燃煤小锅炉冒黑烟;新发地马家楼桥出口东有居民使用劣质煤取暖,冒烟明显等。
“从实施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在启动、会商和采取应急措施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落实到乡镇、街道时效果就是大打折扣。”刘长根表示,基层的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形成合力,管理的粗放和缺位都导致了空气应急预案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只有将预定的措施执行到位,应急预案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健康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张金良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活源的管控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
“地铁口周边露天烧烤的摊位,不仅在这种重污染天气下不应该存在,在平时也应该取缔。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以及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张金良表示。
相比“治标”的临时管控措施,改变产业结构,化解过程产能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则有着“治本”的意义。
“所以只有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程产能才能彻底解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柴发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