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申请指南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7-03-15作者:中飞咨询来源:科技部点击:
教技司[2007]58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升村镇综合功能,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该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论证。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经科技部批准,项目由教育部牵头,联合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资委、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现正式发布项目的课题申请指南,请有关部门及单位根据已有的基础,按照指南的要求和内容认真组织申报。
本通知同时在我司网站(www.dost.moe.edu.cn)、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国土资源部网站(www. mlr.gov.cn)、建设部网站(www.cin.gov.cn)发布,课题申请指南和申报书可直接从网站下载。
联系人:明媚 明 炬
电话:010-66096301
E-mail:kjs413@126.com
附件:一:课题申请指南
二:课题1—9申报书(格式)
三:课题10—14申报书(格式)
教育部科技司
2007年3月12日
附件一: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申请指南
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资委、中科院
二○○七年三月
申请须知
申请课题内容与目标
课题1、村镇规划基础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研究村镇建设实态时空信息获取、更新等技术,开发村镇建设实态获取、更新系统,实现村镇信息的快速采集与更新;研究村庄空间识别与大比例尺成图技术,快速生成村庄大比例尺地形图,满足市县国土、建设等部门对基础图件的需求;研究村镇多源数据集成处理技术,开发村镇数据集成处理系统,提高村镇海量数据处理与整合能力;开发村镇建设与土地利用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为基层国土、建设等部门开展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集约利用等业务提供基础信息获取、更新与处理技术。
二、考核指标
开发村庄实态调查与大比例尺成图终端设备1套;开发村镇建设实态信息获取与村镇体系识别、村镇时空信息采集更新等5个应用系统,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业务化运行的程度;制定村镇建设与土地利用信息采集与更新、村镇大比例尺成图等5项技术标准规范;申报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5个。选择1-2个县、2-3个乡镇和5-8个村镇,进行村镇建设实态时空信息获取与更新、村庄大比例尺成图等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提供一整套村镇建设实态与土地利用监测、村庄空间识别与大比例尺成图等技术,建立村镇建设实态数据库等3类数据库,编制并形成村镇实态调查系列图件40-50幅。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750 万元。
课题2、村镇土地评价分析系统开发
一、研究内容:
研究村镇土地评价模型和技术,开发多用途村镇土地评价信息系统,为市、县国土部门进行村镇土地适宜性、潜力、经济和生态等评价提供技术平台;研究村镇土地利用调控技术,开发土地利用调控信息系统,为县、乡镇国土部门进行村镇土地持续利用管理提供技术手段;研究村镇土地持续利用决策综合技术,开发村镇土地持续利用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为县国土部门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选择典型村镇,进行村镇土地利用评价与调控技术应用示范。
二、考核指标:
开发多用途村镇土地利用评价、村镇土地利用调控、村镇土地持续利用决策3个应用软件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5个以上;制定村镇土地利用评价、调控和空间决策技术规范3套;选择1-2县,2-3个乡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土地评价与调控技术集成示范,编制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评价图50-80幅。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650万元。
课题3、村镇节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研究村镇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挖掘与释放技术;研究村镇各类建设用地节地控制技术系统,制定村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节地技术标准;研究村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技术,开发村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仿真软件;研究村镇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建立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配置模型;集成村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节地技术,开发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控系统。选择典型村镇,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和节地示范应用,为市、县国土、建设等部门指导村镇建设规划和调控村镇土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二、考核指标:
开发村镇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效果分析与调控等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3个以上;开发村镇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分析模拟等3个应用系统;制定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区划、各类建设用地节地技术等技术标准规范3套。完成3-5个不同类型村镇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节地200-300亩,释放存量土地150-200亩,提高土地利用率3-5%。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6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
课题4、村镇建设规划与土地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建立村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标准数据库,实现村镇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耦合;研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模型和方法,研究数字化制图技术,为市、县国土部门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村镇体系格局,开发村镇体系空间规划的GIS分析系统,实现县域村镇体系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研究村镇建设调查与评价关键技术,建立村镇空间规划模拟系统,开发村镇规划布局的应用软件包和村镇空间规划智能化辅助设计系统,为市、县建设部门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提供简单易用的模块化的技术工具和应用系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乡镇和村镇,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技术应用与示范。
二、考核指标
提供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等3个软件系统;制定村镇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4套;开发集成简单易用的村镇空间规划辅助设计系统;申报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5个以上;选择1-2个县、2-3个乡镇和5-8个村镇,进行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规划的技术集成应用,提供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和数字化成图技术,编制并形成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各种标准图件30-50套、100-150幅,村镇规划建设文本导则6-10套。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800万元。
课题5、村镇基础设施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通过对不同类型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评价,重点研究村镇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与集成;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技术;村镇基础设施配置技术标准研究;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标准研究;村镇地下管网系统与地上基础设施协同规划辅助设计系统;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融资与共建共享技术等。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供简单易操的应用技术系统和配置标准。结合东、中、西部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课题进行示范应用。
二、考核指标
开发不同类型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评价、简单易操作的地下管网规划设计等3个应用系统;制定村镇各类基础设施空间配置、村镇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技术标准2套;申报取得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软件、村镇地下管网系统负荷模拟与预测系统等软件著作权登记3个以上;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村镇3~5个,进行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5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
课题6、小城镇产业布局分析系统开发
一、研究内容
研究小城镇产业资源、能源消耗评价技术,制定小城镇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标准,实现小城镇产业结构高度化及调整优化的标准化管理;研究小城镇产业链合路径选择与产业簇群培育技术,开发小城镇主导产业优选软件系统,为县镇政府部门进行产业优选提供技术手段;研究小城镇产业空间集聚过程模拟与情景仿真技术,开发小城镇产业空间优化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为市、县、乡镇政府统筹调控产业选择、招商、布局和管理提供全程信息化服务。
二、考核指标
开发小城镇产业空间布局等3个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小城镇产业链合路径及其主导产业优选软件,小城镇产业空间集聚过程模拟与情景仿真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3个以上;制定小城镇产业合理化评价、产业链与产业簇群培育、小城镇产业集聚区优化配置技术导则3套,从县域、镇域及小城镇镇区不同层次,选择3~5个典型小城镇进行示范应用,提交产业布局规划图件10~15幅。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
课题7、 村庄整治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研究基于RS的村庄判别与分类技术,开发基于GIS的村庄撤并快速识别软件系统;研究村庄健康诊断与协同整理技术,建立村庄健康恢复技术模型;研究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技术,制定村庄整治规划设计规范;研究不同地区旧村改造与空心村综合整治技术,实现县域空心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数字化管理;研究村庄人居环境生态化整治集成技术,为村庄生态环境改善、景观重塑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传统聚落保护与修复工艺技术,提升传统聚落保护与复原水平,为建设、国土等部门开展村庄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二、考核指标
开发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传统聚落保护与修复仿真设计等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3个以上;编制村庄类型判别、村庄健康诊断等标准5套;申报技术专利2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项;开发具有应用专利的村庄整治生态化设备产品1套以上;选择不同类型8~10个典型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应用示范,编制村庄整治、空心村资源化再利用和旧村改造规划设计图件50套500幅以上。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6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
课题8、村镇退化废弃地恢复关键技术开发
一、研究内容
研究村镇退化废弃地调查与评价技术,实现村镇退化废弃地信息快速获取和准确评价;开发集成村镇废弃地整理与再利用及污染土地生物修复等技术,为村镇废弃地整理与污染土地修复提供新技术;开发集成村镇退化土地生态恢复与防治技术,提高村镇退化土地生产力;研制采矿塌陷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软件,研究采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抗变形建筑物设计技术;开发退化废弃地监控信息服务系统,为市、县国土部门对村镇退化废弃地监控与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进行村镇退化废弃地恢复与整理技术综合示范。
二、考核指标:
开发采矿塌陷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软件和退化废弃地监控信息服务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2个;制定村镇废弃地整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6套;申报2项技术专利;筛选和引进2-3个低累积作物和1-2个超富集植物;完成2-3个退化废弃地恢复与整理试点示范,建立1个污染土地生物复合修复示范点,完成2-3个村镇的废弃地整理规划设计和采矿塌陷地复垦规划设计,恢复与整理废弃地120-150亩,恢复和综合防治退化土地30-50亩,修复污染土地20-30亩,复垦与整治采矿塌陷地150-200亩。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7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
课题9、村镇空间规划技术集成与标准规范研究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综合研究本项目提出的各类关键技术,对基础调查与评价、规划编制与实施、村庄废弃地复垦整理与再利用技术,村镇基础设施空间配置技术、小城镇产业空间布局技术等进行凝练和综合集成。重点研究数据信息、模型、软件等关键技术的衔接和整合标准,建立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规划的技术体系;建设界面友好的共享信息平台;集成村镇建设规划、土地整治、产业布局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指导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研究不同类型地区的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技术实施和管理机制;研究技术实施路径和程序,形成技术应用方案和培训系统。选择3-5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区域的村镇进行集成技术体系应用,开展技术培训、标准规范和管理政策的应用工作,为分类指导村镇空间规划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实用化的技术支撑系统、标准规范和实施方案。
二、考核指标
提供村镇空间规划技术集成应用平台,研制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2套,制定村镇空间规划和村镇土地利用技术规范6套,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政策研究报告3套,编制综合技术实施和技术培训方案和技术指南。选择3-5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区域的村镇进行综合集成技术应用示范,为示范区培训基层管理人员20-30人、基层技术人员50-60人。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50万元。
课题10、珠三角村镇土地优化开发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针对珠三角率先发展地区的产业升级转移,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较大,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推进整合城镇用地,城镇建设向中心城镇集聚;整合工业用地,工业发展向园区集聚;整合农村住宅,农宅建设向中心区集聚;以及整合零散耕地、耕地保护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模式,开展以促进产业升级的村镇土地优化开发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高精度土地调查与耕地质量监控技术;村镇集约节约用地技术;村镇产业升级转移与用地整合;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与用地结构优化;村庄整治设计与改造技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技术;土地整合综合配套政策与措施研究;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二、考核指标
1、开发村镇产业升级转移与用地整合、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与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技术,以及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等四套技术系统。完成5—10个县(市、区)及所属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研制高精度数字化村镇地形测量软硬件集成技术系统一套和耕地质量监控技术软件系统一套。完成10—20个示范点大比例尺成图与地籍调查;
3、开发村庄整治设计与改造技术一套系统。完成5—10个镇的土地整合方案,10-20个村的土地整合示范;
4、村镇集约节约用地技术一套系统。土地集约用地总体水平提高20%,盘活60%—80%的存量建设用地,单位用地效益提高30—50%。
5、形成省级业务骨干10—15名,培训地方技术人员100名。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
课题11、长三角村镇土地规模利用技术开发
一、研究内容
针对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用地空间不足,村庄布局零乱等问题,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宅向城镇小区和中心村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及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发展模式,开展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村镇土地规模利用技术开发。
重点研究:大比例尺数字成图技术;村镇土地利用评价与耕地质量监控技术;村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节地控制技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技术;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技术;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产业集聚区布局技术;土地开发整理与村庄整治技术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二、考核指标
1、开发村镇土地利用评价、耕地质量监控技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等三套系统。完成5-10个县(市、区)及所属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开发村镇规划技术、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技术、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产业集聚区布局技术等三套系统。完成3-5个村镇建设规划,10-20个村庄规划;
3、研制大比例尺数字成图技术设备一套。完成10—20个示范点大比例尺成图;
4、开发土地开发整理与村庄整治技术的技术一套。完成3—5个镇的土地综合整治方案,10-20个村的土地综合整治示范;
5、开发村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节地控制技术一套。实现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降低20-30%,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80-100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60—80公顷;示范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减低;
6、形成省级业务骨干10-20名,培训地方技术人员80—100名。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
课题12、环渤海新兴工业区空心村再生技术应用研究
一、研究内容
针对环渤海新兴工业区空心村分布散乱、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宅基地空置等问题,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空心村再生技术应用研究。
重点研究:空心村健康诊断与更新改造技术;空心村更新改造规划设计与村容镇貌景观仿真技术;基于RS的村庄判别分类与基于GIS的村庄撤并快速识别技术,大比例尺成图技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技术,对不同地区空心村再生与空置宅基地经济化利用技术进行应用研究,提出空心村更新改造的成套方案。
二、考核指标
1、开发空心村健康诊断与恢复技术、大比例尺成图技术、基于RS的村庄判别分类与基于GIS的村庄撤并快速识别技术等三套系统。完成2000个村庄诊断,建立村庄建设数据库;
2、开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与村容镇貌景观仿真技术、村镇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协同耦合技术两套。完成3个空心村建设规划及改造方案与示范;
3、开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技术、不同地区空心村综合改造与空置宅基地经济化利用技术两套。完成5个空心村人居环境生态化综合整治示范,3个空心村综合改造与空置宅基地经济化利用示范,整治空心村面积50公顷;
4、培养省级业务骨干10名,培训地方技术人员20~40个。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地方建设部门或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
课题13、成都平原城乡用地协同调控集成系统开发
一、研究内容
针对成都平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地矛盾加剧,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等问题,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的发展模式,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促进区域经济聚集,进行城乡用地协同调控集成系统开发。
重点研究:村镇时空信息快速获取技术;基本农田与土地动态巡查技术;耕地质量保护技术;村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技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技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安置模式;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二、考核指标
1、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两套系统。完成5-10个县(市、区)及所属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研制村镇时空信息快速获取技术一套。实现10—20个村镇级示范点项目区大比例尺成图;
3、开发村镇规划技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安置分析决策技术两套系统。完成5-10个镇的“三集中”方案,10-20个村的“三集中”示范;
4、开发基本农田检查技术、耕地质量保护技术、村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技术等三套系统。实现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降低10-20%,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名以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90-110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80—100公顷;示范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5、形成省级业务骨干10名,培训地方技术人员80—100名。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
课题14、中原地区基本农田保护技术研究应用
一、研究内容
针对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村庄用地效率低下、无序扩张等问题,推进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以农村土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为重点,开展保护基本农田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研究:大比例尺成图技术;村镇土地利用评价与耕地质量监控技术;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村镇建设集约节约用地技术;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关键技术;耕地管护与基本农田保护关键技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关键技术;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三、考核指标
1、开发村镇土地利用评价与耕地质量监控技术、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关键技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等四套系统。完成5-10个县(市、区)及所属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开发大比例尺成图技术一套。完成5—10个村镇级示范点项目区大比例尺成图;
3、开发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关键技术、耕地管护与基本农田保护关键技术、村镇规划关键技术等四套系统。完成5-10个镇的村庄整治方案,10-20个村的村庄整治示范,完成3500公顷以上的基本农田整治;
4、开发村镇建设集约节约用地技术一套。土地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增加建设用地40公顷以上、新增耕地60公顷以上;
5、形成省级业务骨干10-20名,培训地方技术人员80-120名。
三、经费投入
课题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