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名单公示公告
发布时间:2015-11-03作者:中飞咨询来源:点击:
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评选工作已经结束。为增强评选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现将评选产生的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2015年11月3日至11月16日)。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通过书面形式,向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反映。反映问题要真实客观、实事求是,反映人需用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方式。不受理其他方式和匿名意见。
联系人: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张田雨
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李厥桐
电话:010-59194484(兼传真)59192518
电子信箱:yzc@moahr.cn
地址:北京朝阳区农展南里11号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邮编:100125
附件: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名单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2015年11月3日
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名单
|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民族 |
团队名称 |
工作单位 |
推荐单位 |
1 |
丁家波 |
男 |
1975年11月 |
汉 |
人畜共患病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2 |
万连步 |
男 |
1965年7月 |
汉 |
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团队 |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群 |
3 |
马忠华 |
男 |
1970年1月 |
汉 |
作物病害成灾机理及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 |
4 |
马爱军 |
女 |
1971年4月 |
汉 |
海水鱼类增养殖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国家鲆鲽产业技术体系 |
5 |
马艳青 |
男 |
1970年2月 |
汉 |
瓜果类蔬菜种质创新与利用创新团队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
6 |
马朝芝 |
女 |
1968年7月 |
汉 |
油菜杂种优势与分子育种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
7 |
毛 龙 |
男 |
1965年7月 |
汉 |
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8 |
王 琦 |
男 |
1967年10月 |
汉 |
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 |
9 |
王力荣 |
女 |
1965年6月 |
汉 |
桃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0 |
王加启 |
男 |
1967年6月 |
汉 |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学科群 |
11 |
王传彬 |
男 |
1969年12月 |
汉 |
动物疫病诊断检测技术创新团队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12 |
王延波 |
男 |
1966年9月 |
汉 |
玉米生物育种及配套技术创新团队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
13 |
王志亮 |
男 |
1966年11月 |
汉 |
重大外来动物疫病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14 |
王秀娥 |
女 |
1966年5月 |
汉 |
小麦-远缘种质创新与新基因发掘创新团队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15 |
王学路 |
男 |
1967年9月 |
汉 |
激素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研究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学科群 |
16 |
王晓武 |
男 |
1966年11月 |
汉 |
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学科群 |
17 |
王海洋 |
男 |
1965年12月 |
汉 |
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8 |
王继华 |
男 |
1973年5月 |
汉 |
花卉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19 |
王铁良 |
男 |
1965年10月 |
汉 |
日光温室结构优化与环境控制创新团队 |
沈阳农业大学 |
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 |
20 |
王源超 |
男 |
1968年11月 |
汉 |
大豆根部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创新团队 |
南京农业大学 |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 |
21 |
邓良伟 |
男 |
1966年4月 |
汉 |
畜禽粪污沼气化处理利用创新团队 |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22 |
邓国富 |
男 |
1965年7月 |
汉 |
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优质化育种创新团队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23 |
韦革宏 |
男 |
1969年8月 |
汉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修复创新团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4 |
冯 力 |
男 |
1968年10月 |
汉 |
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25 |
叶乃好 |
男 |
1976年2月 |
汉 |
海洋藻类生物资源与功能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
26 |
叶恭银 |
男 |
1966年3月 |
汉 |
作物害虫寄生蜂控害机理及其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 |
27 |
尼玛 |
男 |
1966年4月 |
藏 |
青稞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团队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
28 |
田维敏 |
男 |
1965年8月 |
土家 |
橡胶树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创新团队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
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 |
29 |
艾晓辉 |
男 |
1968年6月 |
汉 |
水产动物药理与药残控制技术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学科群 |
30 |
刘 爵 |
男 |
1966年5月 |
汉 |
家禽新发传染病防治技术创新团队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31 |
刘 鹰 |
男 |
1969年4月 |
汉 |
海水设施养殖与装备工程创新团队 |
中国科学院 |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 |
32 |
刘光荣 |
男 |
1965年1月 |
汉 |
红壤改良与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33 |
刘西莉 |
女 |
1969年5月 |
汉 |
风险性种传病害与抗药性病害的预警与防控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34 |
刘宏斌 |
男 |
1970年4月 |
汉 |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与防控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农业部农业环境学科群 |
35 |
刘孟军 |
男 |
1965年4月 |
汉 |
枣产业科技创新团队 |
河北农业大学 |
河北农业大学 |
36 |
刘学军 |
男 |
1968年8月 |
汉 |
杂交粳稻品种创新及应用创新团队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
37 |
刘录祥 |
男 |
1965年2月 |
汉 |
小麦育种技术与方法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
38 |
刘金华 |
男 |
1966年9月 |
汉 |
动物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学科群 |
39 |
刘景辉 |
男 |
1965年7月 |
汉 |
燕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创新团队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 |
40 |
刘雅红 |
女 |
1966年5月 |
汉 |
兽用抗菌药安全评价创新团队 |
华南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41 |
匡汉晖 |
男 |
1967年3月 |
汉 |
蔬菜变异器官形成的遗传和分子机理研究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42 |
向文胜 |
男 |
1968年6月 |
土家 |
微生物天然产物农药创制创新团队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43 |
孙占祥 |
男 |
1967年3月 |
满 |
北方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团队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44 |
孙崇德 |
男 |
1977年10月 |
汉 |
果实营养与人类健康创新团队 |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 |
45 |
朱 艳 |
女 |
1976年1月 |
汉 |
作物精确栽培创新团队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46 |
江正强 |
男 |
1971年6月 |
汉 |
农产品生物加工技术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47 |
汤永禄 |
男 |
1966年5月 |
汉 |
南方丘陵小麦生理生态及产业技术创新团队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
48 |
闫 平 |
男 |
1967年8月 |
汉 |
寒地水稻优质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49 |
闫喜军 |
男 |
1970年3月 |
汉 |
毛皮动物疫病防控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50 |
阮建云 |
男 |
1966年8月 |
汉 |
茶树营养与生理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51 |
齐 飞 |
男 |
1967年10月 |
汉 |
设施园艺栽培工艺与装备创新团队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52 |
严建兵 |
男 |
1976年5月 |
汉 |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分子育种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53 |
何 萍 |
女 |
1970年3月 |
汉 |
养分管理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群 |
54 |
吴昌银 |
男 |
1972年10月 |
汉 |
水稻发育生物学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学科群 |
55 |
吴益东 |
男 |
1967年11月 |
汉 |
农业害虫抗药性创新团队 |
南京农业大学 |
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科群 |
56 |
宋国立 |
男 |
1968年9月 |
汉 |
棉花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57 |
宋林生 |
男 |
1966年1月 |
汉 |
水产动物免疫学基础及疫病防治创新团队 |
大连海洋大学 |
大连海洋大学 |
58 |
张 杰 |
男 |
1965年10月 |
汉 |
Bt菌株基因资源挖掘与应用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科群 |
59 |
张 斌 |
男 |
1965年3月 |
汉 |
大白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
60 |
张 颖 |
女 |
1972年4月 |
汉 |
农业典型污染物修复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61 |
张克强 |
男 |
1968年1月 |
汉 |
养殖业污染防治创新团队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62 |
张宏福 |
男 |
1965年3月 |
汉 |
动物营养与环境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农业部国家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学科群 |
63 |
张和平 |
男 |
1965年2月 |
汉 |
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64 |
张英俊 |
男 |
1971年8月 |
汉 |
草地管理和牧草生产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65 |
张春义 |
男 |
1968年10月 |
汉 |
作物营养代谢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学科群 |
66 |
张晓伟 |
男 |
1965年2月 |
汉 |
十字花科蔬菜生物技术育种创新团队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67 |
张继红 |
女 |
1969年1月 |
汉 |
浅海养殖容量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68 |
张继瑜 |
男 |
1967年12月 |
汉 |
兽药创新与安全评价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69 |
张淑珍 |
女 |
1972年12月 |
汉 |
大豆抗病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东北农业大学 |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
70 |
张新忠 |
男 |
1966年10月 |
汉 |
落叶果树遗传与分子育种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71 |
张德权 |
男 |
1972年1月 |
汉 |
肉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学科群 |
72 |
张德咏 |
男 |
1973年3月 |
汉 |
农用微生物制品与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团队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
73 |
李文笙 |
女 |
1967年11月 |
汉 |
重要经济鱼类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发创新团队 |
中山大学 |
中山大学 |
74 |
李光玉 |
男 |
1971年1月 |
汉 |
特种动物营养与饲养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75 |
李建国 |
男 |
1966年4月 |
汉 |
荔枝花果发育理论与栽培技术创新团队 |
华南农业大学 |
国家荔枝产业技术体系 |
76 |
李英慧 |
女 |
1969年2月 |
汉 |
大豆驯化性状建成的遗传基础解析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 |
77 |
李胜利 |
男 |
1965年12月 |
汉 |
奶牛营养与饲料科学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
78 |
李哲敏 |
女 |
1970年1月 |
汉 |
农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技术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 |
79 |
李盛本 |
男 |
1973年2月 |
汉 |
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80 |
李道亮 |
男 |
1971年2月 |
汉 |
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 |
81 |
李新海 |
男 |
1969年8月 |
汉 |
玉米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
82 |
来琦芳 |
女 |
1970年10月 |
汉 |
盐碱水土资源渔业开发利用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学科群 |
83 |
杨飞云 |
男 |
1968年10月 |
汉 |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
84 |
杨国顺 |
男 |
1969年1月 |
汉 |
刺葡萄种质创新与开发利用创新团队 |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 |
85 |
杨青川 |
男 |
1966年7月 |
汉 |
豆科牧草育种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
86 |
杨 洲 |
男 |
1972年1月 |
汉 |
水果生产装备创新团队 |
华南农业大学 |
农业部现代农业装备学科群 |
87 |
杨德光 |
男 |
1967年9月 |
汉 |
玉米非生物逆境生理与调控创新团队 |
东北农业大学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 |
88 |
汪以真 |
男 |
1965年12月 |
汉 |
优质安全猪肉生产饲料营养技术研究创新团队 |
浙江大学 |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
89 |
肖少波 |
男 |
1969年5月 |
汉 |
动物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研究及新型疫苗创制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90 |
肖更生 |
男 |
1965年3月 |
汉 |
果蔬加工创新团队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91 |
陆宴辉 |
男 |
1980年2月 |
汉 |
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92 |
陈凤祥 |
男 |
1967年12月 |
汉 |
油菜种质和育种材料创新团队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93 |
陈丕茂 |
男 |
1969年12月 |
汉 |
海洋牧场科技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94 |
陈发棣 |
男 |
1970年6月 |
汉 |
菊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95 |
陈立平 |
女 |
1973年6月 |
汉 |
农业信息获取与精准作业装备创新团队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 |
96 |
陈仲新 |
男 |
1970年5月 |
汉 |
农业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 |
97 |
陈宝梁 |
男 |
1973年11月 |
汉 |
土壤污染缓解与控制创新团队 |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 |
98 |
陈新平 |
男 |
1968年5月 |
汉 |
玉米营养与施肥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
99 |
单世华 |
男 |
1971年5月 |
汉 |
花生种质鉴定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 |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100 |
周小秋 |
男 |
1965年12月 |
汉 |
淡水鱼健康营养技术及其应用创新团队 |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101 |
孟昭东 |
男 |
1968年11月 |
汉 |
黄淮海生态区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102 |
尚庆茂 |
男 |
1965年8月 |
汉 |
蔬菜种苗发育调控与繁育技术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学科群 |
103 |
林亲录 |
男 |
1966年4月 |
汉 |
稻米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创新团队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104 |
罗会颖 |
女 |
1973年11月 |
汉 |
饲用酶工程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05 |
范术丽 |
女 |
1969年4月 |
汉 |
棉花早熟育种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06 |
范红结 |
男 |
1968年7月 |
汉 |
动物病原微生物致病及免疫机理研究创新团队 |
南京农业大学 |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学科群 |
107 |
茅云翔 |
男 |
1967年3月 |
汉 |
经济海藻遗传学与育种创新团队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108 |
金勇丰 |
男 |
1969年10月 |
汉 |
家蚕生物反应器创新团队 |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 |
109 |
侯永清 |
男 |
1965年9月 |
汉 |
饲料资源与加工创新团队 |
武汉轻工大学 |
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学科群 |
110 |
侯立刚 |
男 |
1974年4月 |
汉 |
北方粳稻栽培与耕作创新团队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111 |
姜道宏 |
男 |
1969年9月 |
汉 |
油菜病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学科群 |
112 |
柏连阳 |
男 |
1967年12月 |
汉 |
农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创新团队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
113 |
段留生 |
男 |
1969年9月 |
汉 |
生物调节剂创制与农业应用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114 |
赵书红 |
女 |
1967年11月 |
汉 |
猪基因组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群 |
115 |
赵宪勇 |
男 |
1965年5月 |
汉 |
渔业资源声学评估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116 |
赵晓燕 |
女 |
1969年6月 |
汉 |
蔬菜保鲜加工创新团队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
117 |
唐绍清 |
男 |
1965年2月 |
汉 |
超级专用早稻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
118 |
姬秋梅 |
女 |
1965年7月 |
藏 |
西藏自治区牦牛繁育科研创新团队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
119 |
徐辰武 |
男 |
1965年8月 |
汉 |
作物数量遗传和品种分子设计创新团队 |
扬州大学 |
扬州大学 |
120 |
郭文武 |
男 |
1970年9月 |
汉 |
柑橘细胞工程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学科群 |
121 |
郭爱珍 |
女 |
1965年10月 |
汉 |
牛病防治基础与技术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
122 |
钱永忠 |
男 |
1965年12月 |
汉 |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群 |
123 |
顾正彪 |
男 |
1965年1月 |
汉 |
淀粉质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创新团队 |
江南大学 |
江南大学 |
124 |
常亚青 |
男 |
1967年3月 |
汉 |
经济棘皮动物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 |
大连海洋大学 |
大连海洋大学 |
125 |
曹卫东 |
男 |
1968年10月 |
汉 |
绿肥生产与利用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群 |
126 |
梁慧珍 |
女 |
1968年7月 |
汉 |
特种油料作物品质改良创新团队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127 |
梅时勇 |
男 |
1965年1月 |
汉 |
特色蔬菜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28 |
谌志新 |
男 |
1969年4月 |
汉 |
远洋渔船与装备研发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129 |
黄三文 |
男 |
1971年9月 |
汉 |
经济作物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30 |
黄保续 |
男 |
1970年11月 |
汉 |
兽医流行病学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131 |
黄贵修 |
男 |
1968年12月 |
汉 |
橡胶、木薯病害监控创新团队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
132 |
傅彬英 |
男 |
1965年5月 |
汉 |
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33 |
储明星 |
男 |
1968年2月 |
汉 |
肉羊高繁殖力分子机理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 |
134 |
彭 政 |
男 |
1971年11月 |
汉 |
天然橡胶高性能化加工创新团队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
135 |
彭源德 |
男 |
1965年3月 |
汉 |
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 |
136 |
曾建国 |
男 |
1965年11月 |
汉 |
兽用中药资源与中兽药创制创新团队 |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 |
137 |
程安春 |
男 |
1965年5月 |
布依 |
水禽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创新团队 |
四川农业大学 |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 |
138 |
程家骅 |
男 |
1965年11月 |
汉 |
近海渔业资源养护管理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139 |
舒鼎铭 |
男 |
1968年1月 |
汉 |
优质肉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140 |
董合忠 |
男 |
1965年9月 |
汉 |
棉花耕作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 |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 |
141 |
董在杰 |
男 |
1967年8月 |
汉 |
鲤科鱼类种质资源及其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学科群 |
142 |
谢江辉 |
男 |
1973年7月 |
汉 |
热带果树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
143 |
廖 红 |
女 |
1969年7月 |
汉 |
茶树根系养分高效改良及应用创新团队 |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农林大学 |
144 |
廖小军 |
男 |
1966年12月 |
汉 |
食品非热加工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学科群 |
145 |
廖庆喜 |
男 |
1968年11月 |
汉 |
油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146 |
樊 伟 |
男 |
1971年8月 |
汉 |
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创新团队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147 |
樊廷录 |
男 |
1965年1月 |
汉 |
旱地集雨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148 |
黎 裕 |
男 |
1966年7月 |
汉 |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
149 |
魏 丹 |
女 |
1965年1月 |
汉 |
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创新团队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150 |
魏兴华 |
男 |
1968年2月 |
汉 |
水稻种质资源研究创新团队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