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 7267 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08-07-10作者:中飞咨询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点击:
农 业 部 文 件
农办议〔2008〕120 号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 7267 号建议的答复
刘佩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宏观调控及抑制通胀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去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际看,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和利用大豆加工生物柴油产业快速发展,粮食的工业消费需求迅速增加。能源与食品争粮的矛盾,加上全球粮食减产导致库存下降、美元贬值、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等因素,拉动国际农产品价格快速上升。在我国大豆、食油等进口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通过进出口贸易、期货市场等途径影响到国内市场。从国内看,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 2004 年和 2005 年连续两年大幅上涨,去年 10 月份以后再次大幅上涨,目前化肥价格同比涨幅都在 20% 以上,氯化钾、磷酸二铵等品种涨幅超过 70% 。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支出和投入,加上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生产成本增加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此外,国内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升、农业各产业之间相互传导、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等因素也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总的看,我国农产品价格在 1996 年左右相继达到历史高峰以后,此后 10 年总体处于长期低迷阶段,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农产品低价的一种补偿,呈现出明显的恢复性和结构性特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价格上涨过多过猛、大起大落也不利于农业生产。
二、稳定农产品价格需要多措并举。目前,我国农产品购销已经全面放开,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和决定,国家对重点农产品市场实行宏观调控。此次农产品价格上涨以来,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先后采取了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加强进出口管理、增加储备投放、抑制加工产业盲目发展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由于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今年夏粮有望连续五年丰收,国家库存充裕,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稳定农产品价格存在有利的条件。但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仍明显低于国际市场,而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农产品价格还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从长期来看,需要着眼于让农民生产获得合理收益,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将农产品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证农产品市场供应。
今后,我部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培训与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单产水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密切产销衔接。优化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好信息服务,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对生产和流通的引导作用,逐步解决农产品供求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同时,我部将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农业支持力度,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并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宏观调控,立足国内生产,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证国内市场平稳运行。
感谢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二○○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010 -6419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