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5081号(农林类53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09-07-08作者:中飞咨询来源:农业部财务司点击: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以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中央财政逐年加大支农惠农政策投入力度,初步形成了生产技术补贴与收入补贴相结合,专项补贴与综合补贴相配套的农业补贴政策,以及价格干预、风险防范保障等政策配套实施的财政支农政策架构,对促进粮食连续5年增产,农民收入连续增长6%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四补贴”政策是粮食生产的有力支撑。一是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促进了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2002年开始实施良种补贴,此后补贴品种和资金规模逐年增加。2008年补贴品种包括大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菜及奶牛、生猪,资金规模达到129亿元,推动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对提高粮食单产、促进总产增加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东北大豆实现了良种补贴全覆盖。农机具购置补贴设立于2004年,到2009年资金规模达到130亿元,补贴品种包括12大类38个小类128个品目,实施范围已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场)。补贴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推进,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小麦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此外,中央财政还组织实施了能繁母猪、后备母牛、祖代蛋鸡的补贴政策,促进畜牧养殖健康发展。二是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对种粮农民予以直接补贴,2008年资金规模达到151亿元,平均每亩粮食补贴约10元。2006年,针对柴油、化肥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出台了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08年资金规模增至716亿元,每亩粮食补贴45元。两项合计每亩补贴55元,改善了种粮比较效益,促进了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提高。据统计,2008年上述“四补贴”政策总规模为1030亿元,2009年将超过1230亿元。
二、收储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04年以来,国家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启动了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年提高收购价格水平,2009年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再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达到0.87元、0.83元、0.83元,提价幅度分别达到13%、15.3%、15.3%;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市斤均提高0.13元,分别达到0.90元、0.92元、0.95元,提价幅度分别为16.9%、16.5%、15.9%。同时,对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籽等实行临时收储政策,通过托市收购,稳定和提高了农产品市场价格,保障了农民增产增收。
三、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随着中央财政安排的农业补贴资金规模的大幅增加,我部正在和有关部门一起,积极研究制定完善农业补贴的制度和办法。目前,本着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政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已经基本修订完毕,将很快发布实施。完善种粮直补政策和建立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正在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按照现行政策,这两项补贴资金均要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的手中,具体补贴方式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采取直接按计税耕地面积发放的方式,出现了转包土地种粮的农民拿不到补贴的现象。对此,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调研,总体上认为,转包耕地的双方,一般都通过书面或口头合同的形式,约定补贴资金的归属,并通过转包费的高低进行调节,总的看实际种粮农民也享受到了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下一步,这些相关的办法出台后,将进一步促进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部财务司 010-5919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