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 概况
1.1.2 财务状况
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2 项目基本情况
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
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1.2.4 土建工程
1.2.5 建设期限
1.2.6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2.7 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出栏10000头种猪;项目达产年实现年销售收入2020.00万元,年利润总额65.05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7.29%,税后净现值271.45万元,盈亏平衡点为63.72%。税后投资回收期4.72年(含建设期)。
2、社会效益
长垣县是畜牧业大县,畜牧养殖业是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本项目的实施,通过改进技术、优化品种、打造品牌,不断改造提升生猪养殖这一传统产业,促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猪养殖业向纵深方向发展。项目建成后,将有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生猪养殖的行业中来,从数量上壮大了长垣县生猪养殖业。
项目建成后,通过将收购周边地区农户签定养殖与收购合同,直接带动260户从事种猪养殖,可间接带动1000户农民从事养殖业,同时也可带动一定数量的农户进行饲用农作物的种植。同时,推动了长垣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收,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 综合评价
1.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3 风险评估
1.4.4 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1.4.5 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2.2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 是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一项农林业第8条“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3.2 是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及促进长垣县经济发展的需要
2.3.3 是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的需要
2.3.4 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3.5 是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需要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 建设地点选择
3.1.1 选址原则
3.1.2 项目选址
3.2 建设条件
3.2.1 自然条件
3.2.2 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3.2.3 基础设施条件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 市场分析
4.1.1 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4.1.2 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品种优势:本项目产品优质种猪(新美系大白,新美系长白,新美系杜洛克)。美系大白、长白种猪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产仔率高,体型匀称,四肢粗壮,后躯丰满,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公斤。产仔数10-12头,肥育期日增重1180克,饲料转化率2.28:1,瘦肉率64%以上。杜洛克种公猪瘦肉率高达65%以上,背膘平均厚12.0-14.8毫米,日增重803克,料肉比2.46:1,窝产仔数12头,是终端父本之首选。
资源优势:长垣县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有发展农产品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农业基础雄厚,农产品品种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玉米和麸皮,饲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项目建设资源优势突出。
4.2 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4.2.1营销策略
4.2.2营销方案
4.2.3营销模式
4.3 市场风险分析
4.3.1 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第五章 建设方案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5.1.1 产品方案
5.1.2 建设规模
5.2 建设规划和布局
5.2.1 总平面布置原则
5.2.2 总体布局
5.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5.4 技术(工艺)方案
5.4.1 技术路线及流程
5.4.2 品种及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
本项目工艺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它应用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全面的饲料营养、科学的繁殖体系、严格的防疫制度,使猪群健康成长和定期上市得以保障。用此工艺并可以大大的提高种猪品质,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染途径,提高猪群健康水平。此工艺安全可靠,技术水平十分成熟,有很强的经济实用。
5.4.3 主要技术参数
5.4.4 物料平衡分析
5.5 设备选型方案
5.5.1 设备选型
5.5.2 设备选型方案
5.6 主体工程方案
5.7 辅助工程及其它工程方案
5.7.1给排水
5.7.2 配电系统
5.8 实施进度安排
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6.1 环境影响
6.1.1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6.1.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 节能减排措施
6.2.1 建设期污染防治
6.2.2 运营期污染防治
1、粪污处理措施
本项目建设对养殖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粪污的治理,控制场区及周边水体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二是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沼渣、沼液、沼气开展综合利用,对周围环境不构成污染威胁。三是生产有机肥可改善生产基地土壤生态环境。实施无公害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土壤生态系统能量有效转化,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四是减少耕作农田无机肥的投入,减轻化肥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循环的破坏程度。
2、生猪疫病防控环保措施
在检验过程中会产生如下污染物,包括:送检病死畜禽、染病畜禽、可疑传染畜禽、送检病料和检验污水等。对这些污染物具体措施:其一是对病死及染病不能治愈畜禽及时检验,之后进行焚烧、深埋、消毒;其二对检验病料要妥善保管;其三对检验污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验检垃圾一律经焚烧后深埋。
3、绿化
绿化除可美化环境、遮蔽防风、固沙保土、调节气候外,对于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场区绿化应结合当地自然气候和土质条件选择能净化空气的花草树木,并根据需要布置防风林、行道树、隔离带。生产区不应种植有毒、有刺、有飞絮的植物。
6.2.3 节能措施
6.3 环保部门意见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7.1.1 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
7.1.2 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7.2 劳动定员
7.3 管理措施
7.3.1 建设期管理措施
7.3.2 运营期管理措施
7.4 技术培训
7.5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5.1 劳动安全、卫生
7.5.2 消防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8.1 投资估算依据
8.2 投资估算
8.2.1 总投资
8.3 资金来源
8.3.1 中央财政资金
8.3.2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8.3.3 自筹资金及来源
8.3.4 其他
8.4 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有关规定,养殖基地项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种禽繁育及养殖基地所需的基础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本项目计划申请财政补助资金共计126.00万元,主要用于圈舍工程费用。
第九章 财务评价
9.1 财务评价依据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9.2.1营业收入
9.2.2营业税金及附加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3.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9.3.2 项目总成本估算
9.3.3 经营成本估算
9.4 财务效益分析
9.4.1 盈利能力分析
9.4.2 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
9.5 不确定性分析
9.5.1 盈亏平衡分析
9.5.2 敏感性分析
9.6 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10.1 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本项目的实施,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种猪生产能力,推动企业向规模化经营的方向迈进,促进当地生猪养殖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和带动农民致富,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10.2 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10.3 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
10.3.1 带动基地
10.3.2 带动农户、农民增收
本项目建成后,直接带动项目区260户进行生猪养殖,采取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的方式,可间接带动1000户农民从事养殖业。同时也可带动一定数量的农户进行饲用农作物的种植,总之,本项目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10.3.3 带动就业分析
本项目可直接安排就业60人,全部为直接安排农业人口,年度工资总额114.00万元,预计间接带动就业上百人,本项目的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增加了当地人们的收入,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农民致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0.4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