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项目建设单位
1.1.4建设地点
1.1.5建设期限
1.1.6建设内容
本建设项目总规划用地151407平方米(合227亩),总建筑面积147307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9230.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厂房、综合办公管理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和综合配套中心,另外规划有公共卫生间、垃圾堆放点等配套设施,同时配套供水、供电、消防、安全、环保等设施。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1.1.8资金筹措
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2编制依据及可研报告研究范围
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2研究工作范围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3.1综合评价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项目区工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产业的升级
(2)能有效减少政府因独立开发而产生的资金和招商压力,降低政府开发风险;
(3)能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和集约利用土地,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4)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特别是新开办企业的资金投入,减少其运作成本;
(5)减少政府招商环节,有效利用开发商的潜能进行招商引资;
(6)能实现厂区内企业技术和信息的互通,有效促进厂区内企业的良性发展;
(7)便于实现对企业的集中管理,共同节约成本;
(8)能有效解决相当一部分社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对促进周边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产业政策,也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是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本项目的建设,可直接拉动工业产业化发展及相关服务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1.3.2结论
1.4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4.1问题
1.4.2建议
(1)建设单位加强与国内外大型集团联合开发合作,创立优势名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2)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和销售网络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项目投产以后,建设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尽量降低成本,使企业拥有更大范围的调控价格能力。
(4)努力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争取银行的资金支持,落实自筹资金来源,以防范和降低资金风险。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政策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展集聚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调整优势农产品布局、提高市域工业聚集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只有走工业化道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优势产品和特色经济。市域经济核心是抓住工业化。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市场运作吸引外来企业到集聚区落户,形成优势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取得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项目区概况
3.1.2自然地理
3.1.3自然资源
3.1.4交通条件
3.2场址选择
3.2.1选择原则
3.2.2场址位置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和目标
4.1.1指导思想
4.1.2目标
4.2建设方案
4.2.1总体设计思想
4.2.2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4.2.3总平面设计
4.3建筑设计
4.3.1标准厂房概述
“标准厂房”指在设计过程中按甲方生产产品的生产工艺(行业需求)标准设计的厂房。建设标准厂房,不仅仅是节地的需要,也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然,纵观发达国家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无不依靠产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产业演替的一般规律表现为:传统农业及手工工业—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资本密集型制造工业产业——技术密集型科技产业——信息密集型第三产业。这一产业发展序列具有内在的客观必然性。作为产业集聚区,它理应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先驱、高新技术的示范、科学技术应用的先导,从产业结构上更多地应该引进技术密集型科技产业和信息密集型第三产业,而这二类产业最适于采用标准工业厂房。
4.3.2标准厂房的特点及优点
4.3.3设计概况
4.3.4设计方案
4.4结构设计
4.4.1设计依据
4.4.2结构设计
4.5配套设施
4.5.1道路交通设计
4.5.2给水排水设计
4.5.4电气设计
4.5.5采暖通风及空调设计
4.6建设任务和规模
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
5.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5.1.1原则和标准
5.1.2规范和依据
5.2节能措施
5.2.1建筑节能
针对目前中国建筑高能耗、低能效的问题,建设部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工作领域。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根据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本项目通过以下措施达到厂房的节能。
1、采用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
2、采用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3、采用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4、采用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系统和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基本不用白炽灯。
5.2.2节电措施
5.3节水措施
5.4节约土地
第六章 环境保护
6.1环境影响
6.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2.1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6.2.2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6.3环境保护措施
6.3.1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6.3.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6.4环境影响评价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省、市、县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施工期环境影响属于短期影响,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无影响。本项目采用的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极少,经过处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及自身产生破坏性影响。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劳动安全卫生
7.1.1设计依据
7.1.2劳动安全
7.1.3职业卫生
1、防粉尘
7.2消防安全
7.2.1设计主要依据
7.2.2消防原则及措施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8.1组织机构
8.1.1项目组织
8.1.2组织管理机构
8.1.3机构职能
8.2人力资源配置
8.2.1劳动定员
8.2.2人员来源
8.2.3人员培训
8.3项目管理
8.3.1财务管理
8.3.2设备物资管理
8.3.3工程管理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实施保障
9.1项目实施内容和建设阶段
9.1.1项目实施原则
9.1.2项目实施内容
9.1.3项目建设阶段
9.2建设工期安排
9.3实施保障
9.3.1加强建设管理
9.3.2加强项目投资管理
项目的投资控制着重是在承发包阶段和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工程造价控制在预算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制定工程费用支出计划并付诸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反映费用支出的数据,将实际费用支出额与计划费用支出额进行比较,发现实际支出额与计划支出额之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9.3.3加强质量管理
9.3.4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9.3.5加强合同管理
9.3.6加强协调管理
9.3.7加强安全建设管理
第十章 招标方案
10.1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10.2招标方式
10.3招投标相关要求
10.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
10.5招标备案
10.6项目招标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投资估算
11.1.1投资估算范围
11.1.2编制依据
11.1.3编制方法
11.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建设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其中建设投资又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
1、工程费用
工程费用合计13230.4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2030.30万元,设备购置费1142.96万元,安装费57.15万元。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前期工作费、可研报告编制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监理费、招标费等,按照相关行业费用计提标准,共计3801.95万元。
3、工程建设预备费
工程建设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根据行业有关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基本预备费按照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5%进行估算,不计涨价预备费,则工程建设预备费估算为851.63万元。
11.1.5投资估算结果
11.2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
12.1财务评价依据
12.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2.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2.3.1年收入估算
12.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12.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2.4财务分析
12.5盈亏平衡分析
12.6贷款清偿能力分析
12.7财务评价结论
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盈利能力指标较好,总投资收益率为17.10%,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为53.04%,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32%,高于设定8%的财务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为976.13万元,远大于0,全部投资回收期为6.77年(不含建设期);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显示企业有一定的财务生存能力;盈亏平衡分析显示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13.1风险分析说明及依据
13.1.1风险分析说明
13.1.2风险分析依据
13.2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3.2.1经营风险因素
13.2.2财务风险
13.3项目风险程度分析
13.4项目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13.4.1防范经营风险对策
13.4.2防范财务风险对策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14.1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符合市县产业发展。根据测算,项目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基础上,本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基准指标,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财务评价可行,项目采取了多种综合措施,基本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可行。
14.2存在的问题与建议